时间:2023-05-18 22:44:10 | 浏览:13
近日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发布
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》
通知明确教育移动应用所提供的内容
不得有消极信息、不良信息
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
这两年来 受疫情影响
很多孩子长期在家上网课
学习类App也不断涌现
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
然而一些学习类App
却被穿插着大量广告
某识字App中竟然出现
“同城交友,寂寞可约”的广告
配图是衣着暴露的女性
......
熟悉的配方
竟然连儿童学习软件都不放过
可见骗子们
几乎在互联网每个角落投放诱饵
各种方式诱骗你下载APP
进而施展那熟悉的套路
案件回顾
5月17日,家住南通通州的小陈本想安安静静地看看小说入睡,奈何小说页面突然弹出“涉黄的广告框”。
夜深人静,本就孤枕难眠,小陈默默点开了广告,下载了广告中的APP,接下来就又是一顿“熟悉的操作”:定套餐-选美女-报住址。小陈选了个“488元”的套餐”后,对方提出“约炮需缴纳6800元保证金”。
小陈分四次完成了转账,套餐钱也付了,保证金也交了,可美女依然没有到来。小陈越想越不对劲,提出退款。可退款要按照流程操作,对方又以小陈操作失误为由,让小陈一步步汇款,小陈再次损失10000元。
网警提醒
约炮、招嫖诈骗的色情引流渠道,可谓是极尽投放之可能,短信、邮件、短视频平台,热门社交圈、各类APP植入,无孔不入。广大网民朋友切勿被几句露骨的话、几张暴露的图迷了心智,乱了阵脚,落入诈骗的陷阱之中!
来源:江苏网警
半年前,李长治起诉离婚的判决下来了,法院把两个孩子判给他来抚养,前妻付红玉则带走了30%的夫妻共同财产。这段育有两子维持了多年的婚姻,似乎在前妻沉溺于聊天员这份工作时,就已经注定了结局。大河报·豫视频 调查记者一个家庭破碎了。
来源: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给女主播刷了近1000元的礼物后 竟被对方“拉黑”了 人财两空 而此前两人约定 刷完礼物后线下见面 这是某社交平台上一名用户近期的遭遇 实际上,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。随着交友软件风靡一时,用户在享受交友乐趣的同。
只要多数人感觉舒服就行啦。感情都是双向的,得不到回应就是拒绝。喜者留,厌者走。一个人对人的方式,不能百分之百让每个人都感觉的到舒服。
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实习生 熊鑫近日,有网友爆料称,一款名为“同城单身”的APP主打真实交友,但背后深藏猫腻,很多男性想通过平台交友解决终身大事,但屏幕的另一端很可能是哄人刷礼物的已婚女性。“我在学校食堂工作,身边的厨师都是男性,接触不到女生。
君子交情淡如水,久以心伴情愈真小人之交口似蜜,无利可图变仇人最难风雨故人来,交上挚友是福分酒肉朋友宴上好,樽空各行各道门
近来,逛展会在年轻人中间越来越流行。数据显示,2021年,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,教育活动32万场,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,其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人群。今年1月至5月,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,博物馆、展览馆排在第4位,95后预定博物馆订单
很多男性想通过平台交友解决终身大事,但屏幕的另一端很可能是哄人刷礼物的已婚女性。近日,有网友爆料称,部分交友APP如“同城单身”和“蜜月”等,虽主打真实交友,但背后深藏猫腻。未婚男子每发一个字都要花钱,已婚妇女陪聊敛财却月入过万。
半月谈记者深入调研发现,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营销套路深、消费陷阱多、维权困难大,找对象可谓坑多路险。互联网时代,工作忙、交际少、“原子化”生存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们,找对象常常依赖各种婚恋交友网络平台。
来源: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合肥8月1日电(姚淼张俊)诈骗人员最多同时与20余名受害人在聊天中“谈婚论嫁”。近日,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打掉一个以“网络交友”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,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。
没关系!“红娘”这不就来了嘛~阳明之恋遇见TA双牌县2022年“阳明之恋”大型相亲交友活动报名开始了联谊相亲!山盟石下明誓言,万和湖畔结佳缘我们搭建拓展交友平台你们遇见心仪的TA让阳明山